報名熱線:2866 6682 客戶服務熱線:2866 6687

車輛基本認識系列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四季駕駛之夏
四季駕駛之秋
四季駕駛之冬
車輛設備冷知識
汽車基本檢查(上篇)
這幾天出門的時候發現天氣變得越來越熱,看一看手機的月曆,發現原來不知不覺間我們又迎來炎熱的夏季。對於四季氣候多變的香港,夏天帶來的可不只是猛烈的陽光,還有不同程度的雨水,在這種天氣之下駕駛,對司機來說是另一種滋味:天氣熱的時候在車上享受冰涼的空調,又或是在暴雨之下聽著雨聲雷聲駕駛。而對汽車保養來說,轉換天氣更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刻。到底你的汽車預備好轉季了嗎?我們來看看到底有甚麼地方需要留意的吧!
車內空調衛生
相信大家在秋冬的時候都比較少用車上的空調系統,始終香港的冬天不是那麼寒冷,很少會用到暖氣的功能。在這段時間內,車內的空調管道甚至是進風出風口都有機會已堆積了不少的灰塵,如果未經清洗就使用空調的話,灰塵有可能跟隨冷風散播在車廂內,連同其他細菌以及微粒,輕則會令車廂內產生異味,重則是當駕駛者或乘客吸入後,有機會會感到不適。故此,在夏天來臨之前,車主應該先要進行車廂內吸塵,不過如果有時間的話,最好是安排到車房徹底清洗空調系統會更有效率。清潔車廂的時候,不要忘記還要更換車廂內的空氣濾網,濾網亦要挑選能夠阻擋到大部分微粒的規格,這樣就可以確保到車廂內的空氣乾淨而且衛生。
車廂中的空氣質素對於駕駛者來說不無影響。
打雪種
如果當你清理好空調管道之後,仍然覺得車上冷氣不夠凍,又或者發現出風口吹出來的只有風,並沒有冰涼的感覺,那有很大機會需要加雪種了。雪種,又稱冷媒、致冷劑、製冷劑,基本上雪種是不需要經常更換的,但有機會在冷氣運行的管道途中因為有破損而導致泄漏。雪種泄漏,自然大大減少了空調製冷的能力,所以加雪種是最直接的改善方法。雖然坊間會有加雪種的器材可以買到,但我建議還是由車房去處理會比較周全,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如果是因為管道破損而導致雪種泄漏,會有一種特別的顯影劑可以加進雪種之中,當運行後就可以找到泄漏的地方並作出修補,將問題根治;第二,冷氣泵的故障亦有機會導致冷氣不夠凍的情況,交由車房檢查會比較穩妥。
隔熱紙
猛烈的陽光射進車廂所產生的熱力,有時把空調開到最大也未能與之抗衡。然而根據香港對於汽車改裝的法例又不容許車主換上黑色不透光的玻璃,如果利用簾幕去遮擋陽光又會同時阻礙到司機的視線,影響駕駛安全。在此進退兩難的情況之下,科技又一次幫助大家去解決這個難題,就是在玻璃上貼上透明隔熱膜。透明隔熱膜可以有效阻隔太陽光中主要用作傳遞熱能的紅外線,而市面上亦有不同品牌的隔熱膜可供選擇,有些隔熱膜還可以阻隔紫外線。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對於一般人士來說,會立即想起它的主要用途是消毒殺菌,但原來當人體吸收太多紫外線時都會對身體有害,特別對於職業司機來說,眼睛長期吸收紫外線有機會引致視網膜黃斑病變,嚴重的情況更有機會致盲。因此有需要長期在陽光下駕駛的司機除了應配戴能抗紫外線的太陽眼鏡外,亦應同時考慮在車窗貼上透明隔熱膜了。

預計此文刊出時,香港的季節應該已經由夏轉秋,天氣逐漸轉涼。即使如此,車輛如果停泊在外,仍然有機會因長期曝晒於陽光之下而做成很多問題,就趁這個機會跟大家了解一下應對的方法吧。
應對陽光的其他裝備
香港地少人多,室內的停車場車位可以說是一位難求,更莫說是那不菲的售價,於是大部份的車主都只能將車停泊於露天的停車場。其實如果汽車長期曝晒於猛烈的陽光之下,對汽車的損害可以說是相當大,輕微的情況可能是令到車輛的膠邊加速老化,嚴重的話更有機會令車漆變得暗淡無光。因為陽光中包含了紫外光,而紫外光是會令車漆氧化。所以如果你要長期將車輛擺放於烈日之下,最好是於泊車後套上反光車身套,減低陽光對車輛的傷害,更可以防止樹果,鳥糞之類的問題煩擾。但車主們都要不時將車套清潔,除了因為衛生的問題之外,香港的空氣潮濕度始終偏高,很容易令濕氣積聚於車套之內,有機會令車身漆面出現發霉的情況。重新噴漆的價錢可不便宜,所以記得要定期清潔車套。
車內物品整理
短期停泊的話就未必需要套上反光車套,相反可以加上一個活動式的反光軟板於擋風玻璃,以盡量阻擋陽光損害駕駛席上的器材。而無論長期或短期停泊,車主們都要習慣清理車上的雜物,小心不要放置易燃易熔的物品於車內。不要小看於烈日下車廂裡的溫度,有一些車主會遺留的小物件例如打火機,手機等,都會有機會因為高溫而引致爆炸的危險。另外亦要小心光的折射,如果光集中於同一點,亦有機會令車頭比較易燃的物品燃燒起來。所以車主於離開車廂前,應習慣將以上提及的東西收回陽光照射不到的收納箱內,車廂中亦不要存放太多雜物,如有需要,都應該用不易熔的收納盒將東西儲存起來。毛公仔,咕𠱸等等的易燃物品還是不要放太多比較好。
雨刮
最後要提及的就是雨刮。上文曾經提到,陽光中的紫外線會令汽車的膠件加速老化變硬變脆,而雨刮就是最受影響的部件之一。雨刮的作用主要是利用一條緊貼著擋風玻璃的膠,當雨刮撥動的時候,雨刮膠能夠將擋風玻璃上的雨水撥走,保持司機視野清晰。但如果雨刮變硬變脆,它就不能緊貼擋風玻璃表面,繼而失去了撥走雨水的功能,再嚴重的情況更有機會刮花玻璃。幸好雨刮的價錢並不貴,車主們可考慮放一套後備雨刮於車內,未雨綢繆以防不時之需。
有很多車主都不知道的是,根據現行道路交通規例規定(香港法例第374A章《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規例》 第29條擋風玻璃刮水器及噴洗器),汽車須裝配擋風玻璃刮水器及噴洗器等,而當汽車在道路上行駛時,無論何時均須保持良好及有效的正常運作,並須適當地加以調節。若車輛擋風玻璃噴洗器無水噴出,屬於違反道路規例,可能會遭受檢控,各位車主記得日常檢查車輛時要多加留意了。
之前有跟大家探討過在夏季、秋季時,使用及保養車輛的方法,今次終於到冬季了。香港的冬季不算太過寒冷,比起有降雪的國家,或道路結冰的情況,香港的冬天對駕駛者來說並不難應付。到底冬季時駕駛者有甚麼地方要注意呢?
1. 擋風玻璃起霧
冬天駕駛時,駕駛者可能會關上車窗並開暖氣,到行駛的途中發現車廂內的擋風玻璃起霧,玻璃的表層有一層薄薄的水點,這個情況其實相當危險,因為起了霧會嚴重影響駕駛者的視線。由於這些水點是黏在車廂內的玻璃表面,不可能用水撥去撥走,有些駕駛者會立刻用毛巾或直接用手去撥走水珠,但撥去沒多久,霧又會再次形成,這些方法不單危險,亦治標不治本。
要有效清除這些阻礙視線的霧,我們首先要了解起霧的成因。原來起霧最主要是受溫度所影響,因為車輛內外存在溫差,車廂外的溫度比起車內低,而當車上乘客呼出暖氣時,汽車前擋風玻璃上自然就會產生霧氣(乘客越多越暖,產生霧氣的速度會更快)霧氣越積越多,最終形成一層水珠附著在擋風玻璃的內壁上。
所以,如果要清除這一層水珠,必須向調整溫度方面著手,減少車輛內外的溫差。最直接的方法不外乎就是利用空調,或打開車窗以調整溫度,不過你和你的乘客就會受冷風吹襲,似乎不是個理想的做法。原來大部份的汽車都設有除霧功能,就在空調的操控台之上(如圖所示),在開動除霧功能之後,霧氣就很快會退去,亦不會有產生水珠的情況。
更加積極的做法,就是搜購一些坊間的既能防止起霧又不減低玻璃透明度的物料,預先塗在擋風玻璃上,至少可確保不會遇上突如其來的起霧狀況,或能夠主動減低起霧時對駕駛者的影響。
2. 熱車的重要性
有經驗的車主都明白暖車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想汽車保養得好一點,必須要了解箇中道理。雖然香港未至於冷凍到需要用特別的汽車潤滑油,但天氣冷始終會影響到汽車的工作溫度,同時令潤滑油黏度增大,潤滑效果降低。
那麼正確的暖車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當然,停車直接讓引擎一直空轉不但不環保,而且更有機會觸犯停車不熄匙的法例,然而有很多人誤以為這是正確的方法。事實上,由冷車到引擎啟動約半分鐘後就可以直接開車了。當車輛開出後,才是真正暖車的時候,駕駛者應該先以較慢速行駛,切勿突然提高引擎的轉速。如是者,約行駛幾個街口已經能夠完成暖車的動作,可以回復正常的駕駛操作。
原理方面,汽車引擎中的活塞、連桿、曲軸等等這些部件都需要在一個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才能正常地,互相配合地工作。汽油亦需要時間霧化並進入缸體;相反,一開始就以高速高轉數地行車,汽油還沒來得及霧化就進入缸體,會導致機油變質,長遠來說會降低引擎的壽命。輪胎方面,亦需要達至一定的工作溫度才能發揮正常功能,提供應有的避震效果以及抓地力。
3. 開暖氣的注意事項
很多汽車已經配置暖氣功能,說穿了,只是將空氣經引擎運轉產生的熱能加熱,然後引到車廂中。要啟動暖氣,只需將車廂溫度錶調較高於室外溫度,暖風就會徐徐從出風口吹送出來,令司機或乘客在寒冷中帶來比較溫暖的環境。然而,若長時間關起所有車窗的情況下開暖氣,或會令環境過於悶熱,令人感覺空氣不流通,嚴重的情況更有機會影響司機駕駛,昏昏欲睡難以集中精神應對交通情況。比較理想的做法是,當開啟暖氣時,不忘打開一點點車窗或天窗令空氣可以流通。定時將車輛的換氣系統轉為車外循環,將車外鮮風引進車廂內,都可以減少因空氣不流通對司機帶來的壞影響。
接連幾期跟大家分享了不少有關汽車保養的知識,相信對於很多駕駛者來說都十分實用。最近跟其他導師閒談間,亦發現有不少駕駛者對一些汽車設備的冷知識並不十分熟悉,有見及此,我這次收集了其中一些跟大家分享。
1. 油箱蓋的位置
如果是駕駛自己的車輛,當然知道油箱蓋是在車的左側抑或右側,駛進加油站時自然會駛進相對應的位置,方便油站員工加油。但如果遇上自駕遊的情況,或有機會駕駛朋友的車輛時,駛進油站前可能會突然想到:油箱蓋到底在哪一邊呢?原來車上面的儀表板已經有相關的資訊,儀表板上的油箱圖示附有一個三角型圖案,它同時是一個箭頭,指的就是油箱蓋的位置!
2. 兒童安全鎖
作為家長的駕駛者,很多時都會為小朋友的乘車安全費盡心思,包括購置很多不同形式的兒童安全椅,但很多人都未必知道原來大部份車輛本身已設有一種保護兒童的裝置,就是兒童安全鎖。兒童安全鎖的位置設於車門側,一定要打開門才能看得到這個安全鎖的開關。兒童安全鎖啟動後,後座的乘客門只能夠從外面打開,而車內即使利用中控開門也不能開啟,這樣的設計能避免小朋友誤開門鎖而產生危險。
不過這個設計亦有利有弊,因為如果發生意外時,後座的乘客就不能夠第一時間開門逃生。隨著車款推陳出新,現時已經有部分車輛能夠透過汽車電腦設定安全鎖的開關,取代上文提及到的全手動設定的方式,使汽車電腦能夠在特定情況下自行解開安全鎖,例如偵測到汽車發生了意外損毀的情況,從而令家長更放心去使用這個保護機制。
3. 左軚與右軚
「如果駕駛席位於車輛的中央會不會更好呢?」這個應該是我擔任駕駛導師多年以來,學員的眾多提問之一。很多時學員在駕駛時偏右,是因為他們覺得駕駛席在車的右邊,所以行車應該偏右,而且學員觀察右邊行車情況較左邊清楚,因此容易行車偏右,以確保左邊有足夠安全空間。如果司機能夠位於車輛的中間位置,行車位置不就會容易置中嗎?當然這種設計不是不可能,方程式賽車的駕駛席就真的設置於車輛的正中心。那麼為甚麼一般車輛的駕駛席一定要在右邊呢?(左軚車的就在左邊)
我就以香港的行車規則為例,作一個簡單的解說:香港是行駛右軚車的地方,駕車往前時,左方多數為行人路,右方則多為行車道路,如果駕駛者要與其他車輛安全共用行車道路,就必需要強化右邊的視野,在需要進行超車或轉換右邊行車線時,駕駛席靠右令司機更容易作出判斷。所以《道路使用者守則》都有提到,必須在車輛的右邊進行超車,原因都是令駕駛者的位置能夠易於察看及易於被人察看。如果在行駛左軚車的地方,例如是中國,上述情況就剛好相反了。至於世界各國有關左軚右軚規定的來源,眾說紛云,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尋找相關文獻。
不知道以上三個冷知識大家熟悉多少個呢?不妨問一問你身邊的朋友吧!我們會繼續為大家收集更多冷知識,下期再見!
作為一個駕駛者,我很怕會遇上汽車故障的情況,特別是當你計劃好與朋友或家人駕駛汽車出遊時,如果汽車在半路發生故障,那麼整個行程就會受到影響,甚至被迫終止。我亦試過在駕駛汽車上班途中遇上汽車故障,結果來不及趕回公司之餘,又要同時安排維修、拖車等等的事宜,實在令人頭痛。故此,定期檢查汽車的狀態是十分重要。
如果要進行汽車的基本快速檢查,應該由何處開始著手? 以下為大家介紹一個由五個英文字母組成的縮寫"P。O。W。E。R",它們分別代表了Petrol (燃油) 、 Oil (油) 、Water (水) 、Electric (電器) 以及 Rubber (橡膠),這五項需要進行檢查的項目。
先講Petrol燃油(或Diesel柴油)。這個屬於開車前需要檢查的項目,因為如果行車到路程一半突然耗盡燃油就相當尷尬了,所以一定要習慣在開車前確保你有足夠的燃油。雖然你會認為,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一定會有一間油站在左近,但有時有些意外是難以預計的,例如突然發生交通擠塞、道路工程改路等等,都會不必要地增加油耗,最後令燃料不足以撐到目的地。
第二個檢查的項目是油。在這裡並不是指燃油,而是指支持汽車正常運作的幾種油,它們分別是汽車機油、軚盤油、波箱油以及迫力(煞車)油。汽車機油主要有五大作用,包括潤滑引擎各部份的金屬表面、潔淨引擎內部燃燒時所產生的積碳及油泥、密封活塞及汽缸,以防止氣體穿越影響效率、冷卻引擎各部份以防止腐蝕或過熱,以及防止由燃燒過程造成的生鏽情況。因此機油的存量相當重要。
如果要進行日常檢查,可以透過檢查機油尺的刻度來監察,簡單步驟如下 : 記得一定要在汽車冷卻的情況下進行檢查,先將機油尺抽出並用乾淨的布或紙巾徹底潔淨,再將機油尺重新插回後再次抽出,留意機油的刻度位置,如果處於上下兩個刻度中間就算正常。否則,就代表引擎或許有滲油的問題,應該立刻聯絡車房安排檢查。
波箱油與軚盤油的檢查方法與機油雷同(檢查油尺刻度),波箱油太滿或太少也會對波箱中的機械造成損害,所以也是必須檢查的項目之一;而檢查軚盤油的時候,需要將引擎保持啟動狀態。軚盤油主要是在汽車的動力輔助轉向系統(俗稱風油軚)中發揮液壓的作用,平時很少留意到它的狀況,即使軚盤油的油尺刻度顯示為正常水平,但如果發現行車時扭軚的手感有所改變,那多數是因為軚盤油的油質改變了,必須及時更換。
而餘下的迫力(煞車)油,檢查的方法更為簡單,只需檢查迫力油透明盒外的刻度即可。迫力油量應該處於中間就算正常,同時要注意油質有否變髒或變色、有否出現氣泡等,如果有以上兩個現象即證明是時候更換迫力油了。理論上,這些油類損耗品的更換週期比較長,如非有問題發生,一般以年度或若干公里計算更換一次即可。最重要注意的是,以上各種油品都具有一定的侵蝕性或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如發現問題而需要更換,強烈建議大家找一間可信任的車房進行更換,以免不小心對汽車造成損害,或影響到自身的安全。
下一期將會繼續為大家介紹Water (水) 、Electric (電器) 以及 Rubber (橡膠)。
Distributed by